习近平:五十六个民族凝聚在一起就是中华民族共同体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2024-2028年)》
李强签署国务院令 公布《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处分条例》

6.8%,16.8% ,这个法院连续两年实现收案率下降

发布时间:2024-06-13  来源:中国法院新闻网  字体大小[ ]

  近年来,临江林区基层法院坚持践行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聚焦“抓前端、治未病”理念,围绕诉源、执源、案源、访源全方位共治,不断完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助推审判工作高质量发展,全面构建多源共治前段化解工作格局,连续两年实现收案量下降6.8%与16.8%。

  抓实诉源治理,聚焦基层治理新举措

  “要是没有法院的帮助,我们多年的邻居就要反目成仇了,真是谢谢法官了。”李某在纠纷成功化解后握住法官的手激动地说道。

  成功调解因房屋漏水引发的相邻权纠纷,四楼住户跑水导致楼下三层邻居的房屋墙壁受到损害。法官找准争议焦点和突破点,从法理、情理角度进行分析,逐步打开当事人的“心结”,双方握手言和。

  临江林区基层法院坚持聚焦多元解纷,积极落实司法为民工作举措,深入推进“法官进网格”工作落地落实,全面对接辖区96个网格,以“三官一律”进网格为切入点,张贴对接法官和助理公示板,公布网格法官工作照及联系方式,加入网格居民微信群,常态化认领普法宣传、纠纷化解等司法服务。在闹枝镇综治中心、东兴村、森工社区等地设立“法官调解室”,在桦树镇西大川村共同成立“百姓说事点”,在吉林森工临江林业有限公司下属林场设立8处法官调解工作室、法官说法点,在闹枝镇冰湖村、暖泉子村创建“无讼村屯”,组建由法官为主导的“法官+法院调解员+人民调解员”协同联动的诉调团队,切实将人民调解和行政调解有机结合,确保矛盾纠纷就地化解、源头化解。今年以来,诉前调解成功化解40起矛盾纠纷,调解率达到100%。

  抓实执源治理,打造惠民便民新模式

  “本以为案件终本后我的钱就无望要回了,没想到法院亲自登门为我办理领款手续,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了”,申请执行人王某动情地说道。

  临江林区基层法院在申请执行人王某在与被执行人狄某林业承包合同一案中成功唤醒“沉睡”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案件。执行局主动查询到狄某在某人寿保险公司长春支公司有分红型保险,干警两次奔赴长春扣划将保险单的现金价值。考虑到申请执行人王某因交通事故卧床治疗,行动不便,执行局干警上门办理执行款领取手续,耐心核对王某身份信息及账户信息,帮其填写领取手续。

  在立案阶段提示告知采取财产保全等措施维护胜诉权益;提示告知败诉和执行不能风险,让当事人充分了解强制执行措施内容,提升民事裁判自动履行率。依托基层综治中心、矛调中心,运行“执行法官+网格”机制化解执行案件,保障人民群众对执行案件的知情权、监督权,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对执行工作满意度。深入推动联合信用惩戒。进一步完善执行联动机制,加强与公安、检察等机关的协作配合,形成强大的执行合力。截至目前,执行完毕率86.36%,执行到位率83.33%。

  抓实案源治理,构建案结事了新模式

  “真的没想到啊,这件事情终于得以圆满解决,法院的确是为群众办了大实事啊!”

  灵活运用调解机制,成功化解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件。原告请求被告办理房屋过户手续,为充分保障当事人合法诉求,减轻诉累,减少审判、执行等环节的时间,通过走访社区网格员了解到,被告的大姐在其家族中威望较高,承办法官找到被告大姐,向其说明案情,最后由被告大姐协助法官说服其弟妹及侄子侄女协助原告办理过户手续,矛盾最终顺利解决。

  与临江市总工会、临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临江市工商业联合会等多家单位联合制定纠纷化解诉调对接意见,在调解和司法裁判互促共进中实现共赢,拓展横向联动的多元解纷格局。在矛盾化解纠纷中充分发挥司法能动性,主动前移解纷关口,畅通与基层调解组织的对接通道,及时提供法律指导,有效推动纠纷在源头化解。

  抓实访源治理,探索社会稳定新路径

  “多亏法官的耐心解释打消了我的疑虑,人民法院真正做到了‘有信必复’,维护了我们的合法权益啊!”临江林区基层法院始终坚持在诉中做好矛盾化解工作,判后做好释法明理工作,信访做好接待息访工作,提升初信初访化解质效。做深做实“有信必复”工作,将领导包案、公开听证、院长来信办理机制与“有信必复”工作有机结合。加强和改进信访实质性化解工作,围绕领导干部开门接访、进门约访,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感谢法院在我们工作过程中提出的相关建议,这份司法建议书能够更好的规范我们的工作流程,也能够助推小微企业的发展”,某快递服务站负责人说道。将司法建议作为化解信访案件、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切入点和有效方法,充分发挥司法建议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动“访源”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分析研判信访高发领域、社会治理动态和热点问题,发出4份司法建议书,对“快递丢失”等现状提出司法建议,助推快递服务业良性发展,切实做好落实情况的跟踪指导和效果评估。

中国法院新闻网责任编辑亓淦玉

【免责声明】:以上图、文、音/视频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本网原创文章除外),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归属权利人。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转发推广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仅供交流学习了解法律、法规、政策,如无意侵犯到贵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部分文章转发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本网制作采编部QQ号: 3555333776,微信号:GAN160003,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更正。电话:010-89525216。本网投稿邮箱:3555333776@QQ.COM。通讯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通胡大街78号(京贸中心)二层15号。本网原创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XXXXX网站。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发表感言: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更换。